终于解禁!这种“王炸题材”的国产片要爆
国产电影正在酝酿新的“王炸题材”。
下场导演:张艺谋父女、陈凯歌、徐克、林超贤;
入局演员:张译、章宇、刘浩存、吴京、易烊千玺、段奕宏……
△《狙击手》《长津湖》
没错,“抗美援朝”终于解禁。
2020年夏,《金刚川》一声炮响,踏入这个国产电影尘封20年的战场。
故事远不止一条金刚川。
Sir更期待在于:
抗美援朝是一次“小人物的胜利”。
选材,没有一个“大统领”:
《狙击手》,原型是朝鲜战场上,志愿军超级神枪手张桃芳;
《长津湖》,取自二次战役中那个闻名后世的“冰雕连”。
△ 电视剧《三八线》
当然,以上两部还在制作中,Sir会保持观望。
眼下一部新片才是今天主角。
对比前两部,它阵容不算“强大”,制作不算“豪华”,也不是专为大银幕准备的“战争巨制”。
但。
作为2021抗美援朝题材的开路先锋。
Sir不希望它被埋没。
《浴血无名川》
一部网络电影。
Sir的朋友圈已经有不少人开始注意到它了。
因为,它的姿态完全区别于一般网络电影:
《浴血无名川》并非跟风者,而是挑战者。
大片夹击,题材红海。
第一个敢上来就吃螃蟹的它。
到底几斤几两?
01
战争片,看什么?
打仗嘛。
大场面,大调度,大部队行进,大炮飞机震天响……
特效拉满。
主旋律,在过往的认知中,就得是《大决战》那种气势。
再不济,也得请到国外的特效团队。
把服化道,质感,战斗场面做到业界一流。
要不然,谁愿意花钱买票。
问题——没这么多钱怎么办?
或者说,较低的成本,该如何做一部好战争片?
《浴血无名川》给出了一个答案。
相比于能够刺激观众的各种“大”。
囿于成本,它主动选择“小”。
故事,切点小。
无名川,和“无名人”。
1952年,朝鲜战场一座无名山川,主角所在的志愿军某侦察排,与敌人狭路相逢。
为掩护大部队,他们决定以小博大。
侦察排,要摧毁敌方重炮。
战场规模,场面小。
志愿军两个排,敌人就一个营(300人左右)。
小场面怎么打得精彩?
一个镜头你就明白。
螺蛳壳里做道场。
动作戏,惊险戏,不缺;
小人物的特质,更是在这片无名战场蔓延开去。
侦察排长杜川,神枪手。
而他身边的观察员,只是一个想在战争结束后回家当数学老师的娃娃兵。
概括起来——有“神人”,更多聚焦你我一般的平凡人。
这种主动选择“小”,在Sir看来是扬长避短,非常聪明。
《浴血无名川》把钱都花在了刀刃上。
场面不大,但极为严谨:
战前动员,计划周详,各司其职;
正面战场,你可以看到志愿军战斗行进的“三三制”冲锋;
武器上,也尽可能还原朝鲜战场双方使用的装备。
据说,当中的“M1C狙击步枪”,“M1卡宾枪”是首次在国产影视作品中出现。
△ 杜川的枪和张桃芳的同型号,莫辛纳甘步枪- M1944卡宾型
甚至,在服装上。
被美军狙击手干掉的朝鲜士兵,他的军帽,和志愿军都有着明显的不同。
而反映到战斗的节奏。
Sir只说开头一幕。
开战前,双方的狙击手藏在掩体中。
背景音,是观察员的呼吸——镜头依次给到瞄准镜后眼神,握着扳机的手,以及瞄准镜内目标。
几个镜头反打之后。
屏气,凝神,背景音消失,时间凝固。
接着,开枪,命中。
对枪节奏,让Sir居然感到一丝惊艳。
这也是Sir觉得《无名川》聪明的地方。
它知道自己肯定比不上那些院线战争电影的大手笔,大特效。
但。
不依赖大场面,专注把小细节打磨好,成本低,但诚意不低。
这条路,无疑走对了。
02
虽然是一部战争片,但这部电影的精华,不只是战斗。
就像片名给观众的剧透:
浴血+无名川,重点在“浴血”。
对于战争的残酷性,电影没有丝毫想掩饰的意思。
开场,片中为数不多的大场面就已经能够传达出这份震撼。
布满硝烟的战场,敌人的每一次炮击,都是战友的倒地伤亡。
主人公之一的排长孟大关,在大地震颤中一度失去意识,被战友从炮弹溅起尘土中捞出。
当镜头来到战地医院。
那不是浴血,是“血浴”:
沾满鲜血的弹片,从战士身体里取出。
满眼望去,尽是伤员的残肢,断臂,哀嚎。
(假装有图)
战争片,非得用这种大尺度?
别的Sir不知道。
但这部电影,创作者们最下功夫的地方,恰恰就在残酷中。
恐惧,是《无名川》的真主角。
残酷只是前奏。
关键在体验残酷后,你敢不敢再次面对残酷?
比如,被敌人一顿轰炸后。
发现敌人后方,还藏着强力重炮营。
侦察排长杜川必须做出抉择:
是服从命令,回到后方休整?
那么,就是放过炮营,眼睁睁看着它在下一场战斗中给战友造成更大伤亡。
亦或者,临阵应变,带着小部队炸掉炮营?
成功与否且不说,肯定是生死难料。
他可以不怕。
可他手下的战士,不可能不怕。
怎么办?
杜川最后还是下令,干吧。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就这几个人,奇袭重炮营,是不是太突兀了?
又一个抗美神剧?
但。
一个细节:
后边副排长战死时,从他手里跌落的,是一块“毛泽东奖章”。
什么意思?
如果对解放军历史有所了解,这是第四野战军的最高战功奖。
一般授予“战场上起决定作用一次立三大功”的战斗英雄。
获奖者的代表,就是塔山阻击战中涌现的鲍仁川,程远茂,张连喜等战斗英雄。
换言之,电影中杜川敢于行动的底气就是:
手下这帮人,大多久经沙场。
主旋律,变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
为了让更多的战友活下来,主角们决定,试一试,哪怕自己会牺牲。
即使这样,电影也没有把这种情绪变成无脑的煽情,哄着观众哭。
它还是尽量克制——用一场场小战斗,一次次减员,不断在叩问观众:
值不值?
被机枪一轮扫射倒下,值么?
被对方的狙击手突然爆头,值么?
老兵被围尸打援,成为活靶子。
甚至,豁出条命,只能成为吸引敌人的火力点。
死亡大多发生在一瞬间,但每次发生,心中都是一抽。
还是那个问题,值不值?
可如果你选择了否。
Sir建议你回想一下开头。
懂了吧,开头使用那些“残酷”的真实含义,同样在告诉你:
如果主角们退了,那更多的人就会变成“他们”。
恐惧最高点,是这一幕。
杜川对观察员说:
我可以是你的第三枪。
看杜川的眼神——当然坚毅,更是“表演”给战友看的坚毅。
这个手势代表什么?
第三枪又是什么意思?
Sir不剧透。
但当我方的炮火,覆盖敌方炮营的时候。
你懂了:
这不是从口号里喊出来的“大无畏”。
这只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经历死亡与离别,从恐惧生出的片刻无畏。
这场仗一点不“爽”。
反而看得Sir五味杂陈。
这是Sir认为《无名川》的最大一个优点:
它没有滑向抗美神剧的风格,试图给出一个主旋律式的答案,它只是平静地叙述了一个在朝鲜战场上,每一天都无法避免的“小故事”。
03
最后说说缺点。
囿于成本,《浴血无名川》到底只是一部网络电影。
不论是摄影,服化道,还是后期调色,音效,特效……相对动辄几亿投资的院线大片,还是有差距。
影片中祭出了国内唯一一台1:1还原的美军203mm榴弹炮,但放大仔细看看,炮身崭新,没有一丝磨损和划痕,在细节上还是欠缺充分的打磨。
爆炸效果,烟火团队的调度相比院线水准也有差距。
因此,如果你是抱着看一个《集结号》级别的抗美援朝电影。
恐怕会失望。
在Sir看来,这些是网络电影这一媒介的成本限制。
在网络电影之外。
《无名川》作为今年第一批试水抗美援朝题材的战争片,在这个大环境里,显得尤为勇敢。
有新意,有诚意,还避开了一些过去战争片经常犯错的雷区(神剧,烂俗,绑架主旋律)。
而在国内,过去一两年里,网络电影也走到了一个需要“提质减量”的瓶颈期。
低成本的烂俗作品,已被抛弃。
真正的好作品,还在酝酿发酵中。
但看看国外,由于疫情,国外的“网络电影”已经出现一种井喷态势。
在院网联动越来越紧密的世代,网剧已经成为主流的时候。
Sir期待着能有更多的优秀网络电影,像当年的网剧一样,能对国产影视的大环境做出一些有意义的改变。
这也是Sir愿意支持《无名川》的原因:
除了大导演操盘的院线大片,撑起国产主旋律上限。
我们也需要像《无名川》这样的网络电影——以挑战的姿态,守住“底线”。
题材解禁,值得期待。
相反,也必然会带来新一轮“浑水摸鱼”。
Sir不想看到“抗美援朝”发展成另一个“抗日神剧”“抗美神剧”。
清明节要到了。
Sir最近在常刷到一条视频:
抗美援朝老兵吴景云,十年如一日为战友守墓。
他让Sir陷入沉思。
我们看到的,是这位老兵胸前无数的勋章;
而他看到的,是昔日并肩作战,战至牺牲的123位伙伴。
这才是历史教我们铭记的——抗美援朝是一段英雄史,更是无数普通人用生命和遗憾筑成的血肉史。
然而。
当我们争相把英雄推上“神位”。
谁还会记起。
那些躺在血里的“无名川”,“无名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火箭少女解散后差距大,孟美岐和杨超越资源不断,吴宣仪转型失败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