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冬,就靠这些电影来取暖了!

  还有一周多的时间,2020年就要落下帷幕了。

  12月21日开幕的全国艺联“2020艺术新作·冬暖主题影展”应该会是今年最后一个影展,也是开年的第一个影展。

  在寒冷的冬日里,“冬暖”这个名字,也带来一股暖意。

  今年是冬暖主题影展的第三年,2019年的影展也是疫情爆发前全国艺联的最后一个影展。

  经历了突如其来的全国性疫情,“冬暖”的主题也更具备关照现实的意义。

  冬暖主题影展定于年末,本意是通过华语艺术佳作,为在寒冬里为正在艰难打拼的电影观众带去暖意。

  而今年,因为疫情停摆了近半年的电影市场,同样需要温暖。

  冬暖主题影展的如期而至,也为饱受重创的电影市场,注入了一股暖流。

  影展在12月21冬至当天启幕,似乎特地选择一年当中黑夜最长的一天为起点,释放暖意与热能。

  而这一活动将延续到来年的1月10日,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重庆、厦门等7个城市,为影迷带来三个展映单元共12部影片。

  这其中,既有成熟导演的新作,也涵盖了不少青年导演的处女作。那么,具体有哪些电影,值得我们关注呢?

  — 童语 —

  「童语」单元中的三部展映影片,通过儿童视角中的烂漫美好,来呈现出成人世界中的现实故事。

  《郊区的鸟》由梅峰担任文学顾问、黄茂昌监制,作为一部处女作,导演仇晟在其中展现出成熟的影像语言和完整的艺术风格。影片的故事穿梭在童年和成年的时空中,将过去与当下的经历编织成如迷宫一般的故事网络。

  仇晟说,构思《郊区的鸟》时,“最迫切的创作冲动是‘童年’”。故事源自他少时的一段记忆,他和十几个同学“远征”寻找一个很久没见的朋友,他们走出熟悉的区域,穿过街道、废墟,最终走投无路。

  仇晟回忆说,“这个旅程是童年的终结,有一个明确的感觉就是从那场旅程之后我就是另外一个我了。”而《郊区的鸟》是对那个特殊而奇异的时刻的追溯与复盘,到底是因为什么才导致了心理的成长。

  影片故事从孩子与成人两条不同的线索展开,情节彼此独立却时而不经意地呼应缠绕在一起,整个观看过程如同梦境一般暧昧神秘。

  这部叙述和表现风格都颇为独特的新人作品,获得不少电影节奖的青睐,在第12届FIRST青年电影展斩获最佳剧情片奖,入围了第71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当代电影人单元金豹奖和最佳处女作两项提名。

  《郊区的鸟》也会在全国艺联进行百场放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曾入围釜山国际电影节和平遥国际影展的《少年与海》同样是部处女作,90后新人导演孙傲谦用带有魔幻色彩的笔触,讲述了一个类似本土版《四百击》的故事。

  另一部展映作品《夏日骑士》关于八岁男孩天天的一场荒唐的擒贼闹剧,影片怀旧的影像、诗意的表达和细腻的情感,为其赢得了第32届东京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

  — 心愿 —

  「心愿」单元的作品,聚焦现实生活,个体与命运对抗,不断寻求心灵抚慰与精神求索。

  《野马分鬃》是今年为数不多让人眼前一亮的艺术作,幽默诙谐,也具有值得咀嚼的哲理与思考。影片聚焦大学即将毕业的阿坤生活与精神的状态,讲述他在野蛮生长中逐渐意识到了成长的代价和生命无常的故事。

  阿坤这个角色为演员周游赢得了今年平遥国际影展最佳男演员的荣誉,电影本身风趣、自由、浪漫的表达,也获得了戛纳、伦敦和釜山等国际电影节的青睐。

  入围上影节亚新奖的《拨浪鼓咚咚响》将镜头对准辽阔荒原的西北,围绕着一个寻找父亲的孩子和一个寻找孩子的男人的相遇与相熟展开。这场成人与孩子结伴而行相互救赎的公路之旅,也奉献了本年度最催泪动人的电影故事。

  万玛才旦监制、卡先加导演的纪录片《光之子》,记录了一个在父母婚变中沦为“孤儿”的藏族少女梅朵的故事。被父母抛弃的梅朵,独自踏上寻找父亲的旅程,一个幼小懵懂的生命在这段如梦般的心灵之旅中,实现了成长。

  — 历程 —

  历程单元由《热汤》《平静》《蓝色列车》《乘客》四部影片组成,旨在透过影像折射人性。

  前不久亮相海南岛电影节的《热汤》是章明的新作,也是导演第一部将视角落在都市女性的电影。影片用具有四个不同面貌的女人来表现技术发展和当代人都市情感困境冲突,探讨何为幸福来源的话题。

  《蓝色列车》是金马奖最佳影片《八月》导演张大磊的新作,在今年平遥展映之前,就备受关注。

  影片关于二十世纪末在中俄边境小城的一段往事,和《八月》一样,带有明显的私人色彩和浓郁的个人情怀。

  而另外两部影片《平静》与《乘客》则以不同的角度与方式,探讨了现代两性关系下,个体的挣扎与反思。

  除了三个单元的展映影片,今年艺术新作·冬暖主题影展选择以张杨导演的《火山》开幕,以黄梓导演的长片处女作《小伟》为影展画下句点。

  这两部电影用一个个平实的家庭故事直抵人心,同样值得关注。

  影片《火山》中,张杨再次将镜头对准大理,讲述来自上海的艺术家沈见华一家,与大理双廊镇伙山村上的原住居民间的生活。

  沈见华在相处中,发现生活在这里的白族老太太对色彩与造型有极高的天赋,于是指导老太太们画起了农民画,并和当地的小伙子定龙开设了农民画社,故事就在这些日常的生活与交往中缓缓流出。

  在昨天冬暖主题影展开幕活动上,导演张杨也来到现场分享影片创作过程中许多幕后故事。

  《火山》采用了张杨另一部艺术力作《冈仁波齐》的拍摄方式,灵感取自现实,影片里的一切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但导演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搬演,用表演的方式再现了真实。

  在张杨导演看来,影片介于纪录和半纪录的状态。在纪录片和剧情片的边界,他试图找到了一个模糊的点,捕捉到即时性却拥有真实质感的瞬间。这之间,存在着难以拿捏,也难以清晰界定的分寸感。

  虽然本质上还是一部剧情片,但张杨确实将其和真实客观的纪录片相融合,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与类型探索模式。而无论这部电影要如何被分类或定义,可以肯定的是,它的故事根基,都是真实的力量。

  《火山》中,张杨拍出了一个与人们印象中截然不同的大理,当然这之中有人为的设计与安排,比如1:1的画幅,以及深焦镜头,但它试图去呈现的是居民最质朴、自然的生活状态。

  这种真实的状态本身就充满戏剧化的矛盾,比如沈见华一家现代化的生活,与白族居民坚持的传统民风之间的碰撞,还有精神与物质的取舍与平衡,在影片镜头下的绝美景致中不断上演着,也透过银幕在现实的个体心中涤荡起思考与向往。

  另一电影《小伟》亮相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时,片名还是未改之前的《慕伶,一鸣,伟明》,也是当年FIRST影展一部惊喜的黑马之作,并最终斩获了评委会大奖。

  影片中,主角一家三口的生活因父亲伟明被查出末期肝癌而改变。妈妈慕伶扛起家,却得不到父子的体谅。儿子一鸣收到美国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但不敢告诉爸妈,他知道母亲不易,却不愿表现过多关心。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家庭里每一位成员,似乎都装作生活如常,将内心的情绪压抑在平静的表面之下。

  导演黄梓从个体命运切入,延展出生死的宏大命题,每位观众似乎都能从其中细腻动人的情绪刻画中,看到属于自己的影子,并寻获到情感上的共鸣。

  虽然影片的底色是悲伤的,但其中真挚的亲情羁绊,仍然会让人感受到爱与温暖的力量。由这部电影为冬暖影展收尾,再合适不过。

  一年到头,用影像疗愈疲惫的心灵,是“艺术新作·冬暖主题影展”一直以来的初衷。

  而同时,影展也是对近些年来国产艺术电影的一次规律性的回望与总结,它将更多优秀的艺术电影带至影迷面前,也让观众得以接触到在主流院线之外,更为丰富、特别的影像表达与人性探索。

  2020年,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是艰难的一年。尤其是艺术电影,面临着更狭窄的生存缝隙和更不确定的未来。

  影展开幕现场,在被问及艺术电影的市场前景,导演张杨谈到了艺术片面临的困境:

  “我今年看到几部很好的电影,《气球》,包括正在上映的《棒!少年》。其实我觉得票房应该都在千万左右,但实际上只有六七百万,有点可惜。如果想让这样的电影得到持续的发展,必须获得更多的票房,这样就会有一个相对良心的循环。”

  导演张杨

  他提到自己的新片《火山》搁置很久一直没上映的原因,同样出于对市场的顾虑:“看不到市场的可能性,或者说也不愿意再投入更多的宣发。但如果没有宣发就会更惨。”

  艺术电影面临的难题,需要多方的力量在长时间内共同努力才能得到解决。而这样的尝试也已经开始慢慢实行了,比如全国艺联专线放映的设置,为这些相对小众的艺术片提供了触达观众的渠道。

  而“艺术新作·冬暖主题影展”同样赋予那些出色的艺术片展示的出口,让更多影迷关注并了解到它们,并为艺术电影注入一股新的生机。

  我们期待寒冬过后春天的到来,也希望艺术电影的春天,可以早些到来。

  ————————————————————

  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全国艺联」旨在为高艺术质量的中外佳片提供专属放映平台。举办冬暖影展的初衷是向大家推荐最新的国产佳作,这是全国艺联第三年举办冬暖影展。“冬暖影展”既是全国艺联每年支持新人新作的保留曲目,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当下,又有着观照现实的特殊意义。

  本次“冬暖影展”与正在进行的“珍藏:中国经典影片展映”相呼应,均为“2020重燃·艺术之光”优秀国产艺术影片放映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获得了国家电影专项资金支持。

  将于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重庆、厦门等7个城市举办,部分影片将举办映后交流活动,影片主创和影评人将现身影院与观众朋友进行深度解析与互动,在电影院里共沐一场冬日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