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争议、四大解读 复盘《奇葩说5》的创作初心

导语:以四大现象探问《奇葩说》第五季

2014年底,一档名叫《奇葩说》的说话达人秀横空出世,以全新姿态定义了网综概念。

2015年初,第二季趁胜追击,对这一爆款IP进行纵深布局,在内容和营销层面架构品牌。

2016年初,第三季稳扎稳打,以成熟的运转机制进行认知系统的迭代更新。

2017年初,第四季顺势而为,聚合青年群体关注维度,从节目矩阵方面引领视野跃升。

2018年底,第五季《奇葩说》正式上线,又是一周双播的节奏,良心且熟悉。精英审美与大众文化狂欢都能在这档节目中找到共鸣点。

应该说,内容公司最大的瓶颈是内容的生命周期,但改变与突破是《奇葩说》过去几年间一直坚守的。第五季在导师阵容上除了“马晓康”全数回归,还有李诞和经济学者薛兆丰的加入。在赛制方面全面升级,提高了淘汰率,且将话题紧扣当代青年的成长焦虑与困惑,紧握具有现实意义的热点内容,用“辩论+文化”的方式抛开传统娱乐节目语境,彰显年轻人的个性内涵。

四大争议、四大解读 复盘《奇葩说5》的创作初心

五年,对于从第一季追到现在的老观众来说,节目无论是思想性、原创性、娱乐性、能量密度还是与时代的契合点上都已成为当下最长寿的现象级网络综艺范例。第五季走过,再次收获了赞美与惊喜,但也难免有些许质疑,面对四大争议,《奇葩说》这么说?

第一问:话题设置是否趋于平淡?

近年来网综市场迅速发展,S级项目体量不断刷新,《奇葩说》作为一档演播室说话竞技类节目代表,还能不能适应当下的市场环境以及观众的审美习惯,成为了节目中针对话题策划的重要内核。

梳理这一季话题的类型维度,依然有能引起广泛共情与同理心的情感话题,比如“面对女友的求生欲测试是演戏还是做自己”、“情侣吵架是谁错谁道歉还是男方先道歉”、“伴侣在婚姻中开小差究竟要不要容忍”等。还有直指深刻人性与拓展视域的脑洞话题,比如“获悉前任得新欢,有个鸡飞狗跳按钮按不按”、“奇葩星球新技术可以让全人类知识共享,你支持吗”、“爸爸每周陪孩子低于12小时,是否应该取消爸爸称号”等。

除此之外,这一季还有一系列回归真问题本质的生活话题,选择从平民化视点切入进而探与世界的关系,比如“键盘侠是不是侠”、“⾼薪不喜欢和低薪喜欢的工作该怎么选择”、“毕业后混得Normal要不要参加同学会”等。可以说,新一季话题设置从各维度展开策划,落脚于生活,有真实的力量感,在不打审核擦边球的情况下依然触达人心,真正为年轻群体留下了一些有传播价值的好内容。

四大争议、四大解读 复盘《奇葩说5》的创作初心

于行业来说,作为一档说话达人秀,《奇葩说》对话题选择是有目标感和规划性的,身为创作者要基于对时代的认知来判断和组建逻辑架构,它的范围在哪,表达空间有多大,都需要反复考量。新一季的话题选择从表面上看好像更偏重生活,趋于平淡,实则是以观众真正有关注度和兴趣点的视角切入,让分众性的话题大众化。

于社会来说,在如今沸腾的网络视听时代有很多缺失项,对价值观的理解、发现、阐释和宣扬是一档节目的底色,《奇葩说》其实一直在和这个时代打交道。它依托选手及导师们在话题表述中分寸感的把握、建设的诚意以及关键词的牢固,让观众产生了思辨的力量。网络综艺节目需要这样的角色,当我们走出去很远回头看,会清楚这种角色的意义,会把一部分掌声献给《奇葩说》。

第二问:赛制升级是否过于激烈?

新一季在赛制方面进行了颠覆性升级,相比过去单线条选手比拼,《奇葩说5》融入了团队战布局,创新出“压迫性”赛制新玩法,将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实现了更为具象的落地。

强赛制意味着强分工,在人物关系架构上,分别设置了导师、教练、队长及队员的角色定位。导师方面,马东时而插科打诨敲木鱼,时而在出其不意间直击辩论要点,高晓松保持了汇通古今中外的文人作派,蔡康永延续了绵里藏针的温文尔雅之姿。除了“马晓康”,脱口秀鬼才李诞面对话题内容时习惯得体地表露深刻,再适时地消解深刻,薛兆丰则会有理有据地用经济学案例进行话题阐述,五人从各视角构成了奇妙的化学磁场。

教练方面,马薇薇、肖骁、邱晨、黄执中四位“BB KING”分别以君越战队、很想红战队、海天战队、皇室战队四大教练身份出场,并增设队长角色,加大战队概念以及团体对抗性,争夺年度“BB TEAM”称号。